8月26日清晨,玉都镇康家村互助幸福院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随着一声“开锅了”,暄软的发面馒头香气瞬间就填满了整个房间。“李大爷爱吃软乎的,张婶儿得少盐,咱们分餐可得仔细点。”志愿者小赵一边说着,一边将饭菜细心分装到餐盘里。
暖心助餐:餐桌承载民生大事
中午11点,幸福院的餐厅里渐渐坐满了老人。75岁的李奶奶端着碗笑得合不拢嘴:“这西红柿鸡蛋汤真鲜,比我自家做得还合口!”自2023年运营以来,这里每天准时开餐,18位老人固定用餐,33位可按需临时参与 。管理员提前一天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调整菜谱,糖尿病老人单独准备杂粮饭,牙口不好的老人
则有豆腐羹和蒸蛋。志愿者不仅送餐到桌,还会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擦拭嘴角、整理衣物。
非助餐时段,幸福院同样热闹。管理员每天三次巡查,从检查电路到清理防滑垫,每个角落都不放过。“上个月王大爷家的水龙头漏水,我们及时发现才没酿成大祸。”康家村村文书吕博告诉记者。
多方协同:共织养老服务网络
幸福院的“幸福”,离不开多方支持。镇卫生院每月义诊送来的药品、大学生志愿者手绘的防滑标识……这种“政府扶持、村级主办、志愿引领、社会参与”的模式,让养老服务有了坚实支撑。
每周三上午,志愿者康粉莲都会带着理发工具走街串巷。“张大爷的头发该剪了,李奶奶想修个刘海。”她熟练地为老人围上围裙,一边理发一边唠家常。这样的“流动理发店”已服务60余人次,极大解决了村里老人“理发难”的问题 。镇卫生院的医生和康家村村医赵应会每月带着血压计上门,不仅免费体检,还教老人用穴位按摩缓解关节疼痛。
精神乐园:享受银龄多彩生活
午后的活动室里,一场象棋“擂台赛”战意正酣。69岁的黄志勇大爷正皱着眉头盯着棋盘,围观的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支招”。另一边的书画室里,75岁胡水花奶奶正用颤抖的手写下“寿”字,“以前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每天都有新乐子!”
幸福院还组建了“夕阳红”读书会,每周五下午固定开展阅读活动。张毛牛大爷自告奋勇担任领读员,带着老朋友们一起品味《岁月静好》中的暖心故事。“我们还去过邻村交流读书心得呢,大家都说我们这个‘读书角’办得好!”张大爷脸上洋溢着自豪。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时间银行’——鼓励身体硬朗的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将付出的时间存蓄起来,未来为自己或家人兑换等值的养老服务。希望借此形成互助循环,让更多长者在家门口安心、幸福地养老。”玉都镇文化旅游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婷婷介绍道。
据悉,玉都镇将持续升级幸福院服务水平,并在玉都村修建互助幸福院,进一步完善居住环境,丰富心理慰藉服务与文娱活动项目,全力推动实现“老有颐养,老有慰藉”,让乡村养老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以前最怕天黑,现在就盼着天亮来这儿。”胡奶奶握着记者的手感慨道,“有饭吃、有伴聊、有乐子,这日子过得比城里还滋润哩!”
(撰稿:史红玉 编辑:高玉娇 审核:梁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