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造托起养老“大幸福”
“想去哪,自己就能去!”推着崭新的轮椅,顺着1.3米宽的防滑坡道轻松滑出院门,灵台县独店镇冯家堡村的肢体残疾人冯拴虎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近日,随着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精准落地,灵台县独店镇45户残疾人家庭翘首以盼的无障碍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这场聚焦“家门口”细微之处的“微改造”,不仅拆除了困扰特殊群体的“出行难”“操作险”等物理屏障,更让民生“小切口”溢满融融暖意。
精准施策:一户一策解困局
“每个残疾人的障碍不同,改造方案如同量体裁衣,必须精准匹配。”独店镇残联专干马彩虹介绍,项目遵循“保急需、保基本”原则,通过“村级初筛、镇级复核、县级审定”三级甄别,优先将“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重度困难家庭纳入改造范围。
针对6户肢体残疾人家庭,工程重点实施院落硬化和坡道改造:坡道统一拓宽至1.3米,坡度严格控制在28度以内,并配备可移动防滑铁架,彻底破解“出门难”;对39户听力言语、视力残疾人家庭,则贴心配备闪电饭煲、语音报警水壶等智能辅具,有效化解居家“操作险”。
“灯一闪,就知道该关火,心里踏实多了!”听障人士李正卯在厨房熟练操作着新设备。78岁的视障老人张金女抚摸着语音水壶,听着清晰的提示音感叹:“水开就提醒,再也不怕忘了关火。”
质量护航:三方监督筑屏障
改造质量,关乎民生福祉成色。在张坡村验收现场,监督员孙守敬手持《甘肃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指南》逐项核验:“所有坡道宽度达标1.3米,坡度均小于28度;扶手采用304不锈钢,焊接点精细打磨并做防锈处理。”
为确保工程“不缩水、不变样”,独店镇创新建立“村干部+残联专干+村民代表”三方监督机制。从材料进场到竣工验收全程录像留痕,每件设备安装后均由村干部调试三次以上。“每一颗螺丝都必须经得起时间和使用的检验。”孙守敬的话语掷地有声。
山海同心:长效花开幸福路
作为2025年东西部协作重点民生项目,灵台县无障碍改造工程自5月启动,历经入户筛查、方案定制、精细施工、严格验收等环节,户均投入3500元,总投入15.75万元。
“我们不仅要让残疾人‘有保障’,更要助力他们‘更便捷’地生活。”独店镇负责人表示,将建立项目“回头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专业回访维护,还计划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至独居老人家庭,让跨越山海的协作暖流,持续浇灌长效幸福之花。
(记者 :王玥 王志文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上一篇: 我市印发方案确保葫芦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
下一篇: 崇信: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