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小杂粮种出“新天地”
金秋送爽,稻谷飘香。静宁县的乡村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甘沟镇张著村,一片片金黄的谷穗压弯了腰,饱满的糜子、荞麦随风摇曳。谷子、糜子、荞麦等小杂粮陆续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今年以来,静宁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紧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产业布局中,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诉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全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结合张著村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千亩小杂粮种植示范基地,将昔日的“撂荒地”转化为如今的“聚宝盆”。
“过去村里撂荒地不少,看着觉得太可惜了。这几年我们狠抓撂荒地整治,把闲置土地复垦后,组织村民一起种糜子、荞麦,没人种的地就由村集体统一耕种。”张著村党支部书记张军武指着长势喜人的稻谷笑着说,“最近雨水足、光照好,你看这糜子穗大饱满,收成肯定差不了。”
如今,小杂粮种植不仅让撂荒地重焕生机,还让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小杂粮,大产业。静宁县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以小杂粮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延伸与模式创新,全力扶持小杂粮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建设,持续擦亮小杂粮“品质招牌”,推动小杂粮从“田间”直通“市场”,不仅让农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更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激活乡村活力的“新引擎”,在县域大地上奏响乡村振兴的新乐章。(记者 李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