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文体赛事赋能 奏响城市发展新乐章

  • 时间:2025-05-03 11:09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作为“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围棋之乡”,平凉市近年来依托崆峒山文化资源,以赛事为媒,以服务为基,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从登山健身到武术竞技,从围棋博弈到半程马拉松,平凉市通过精细化服务保障与创新性文旅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品牌影响力,更探索出一条“体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精心筹备,为崆峒半马筑牢保障防线

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筹备期间,市区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全力打造安全、有序、舒适的赛事环境。在赛道保障方面,住建部门对全程21.0975公里的赛道全面整治,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仔细排查道路的每一处隐患,修复那些因过往车辆碾压而出现的坑洼,确保路面平整,让参赛者的脚步不会受到丝毫阻碍。他们还对赛道周边的墙面和地面精心美化,有的地方绘制了充满运动元素的壁画,有的则重新铺设了地砖,让整个赛道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园林部门精心挑选了42万株色彩斑斓的矮牵牛、孔雀草等鲜花,将它们栽植、布设在赛道沿线及城市重要节点。同时,补植了998株行道树和4万株绿篱,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抹清新的绿意,让参赛者沿途尽享如诗如画的美景。环卫部门则提前行动,对赛道沿线环境卫生开展集中整治。他们不仅增加了清扫频次,还增设了移动公厕,方便参赛者和市民使用。此外,32辆作业车来回穿梭,对赛道沿线、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全方位清扫保洁,让整个城市在赛事期间整洁如新。

卫健与应急部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织密保障网络。急诊室内,医护人员反复演练急救技能,对医疗物资细致清点、查漏补缺,12个医疗救助点、22辆赛道救护车、24个AED临时急救点严阵以待。近百名医护人员经过严格培训,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每个医疗点都配备了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展开救援。

应急管理联合消防部门深入赛场周边及酒店,对消防设施逐一检查。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大到消防栓的水压是否正常,小到灭火器的有效期是否过期,都仔细核查。同时,30名干部与30名消防队员随时待命,24小时保持高度警惕,为赛事安全保驾护航。

市场监管部门对沿线餐饮店、补给站、运动员驻地等开展全面检查。从食材的采购源头开始把控,确保每一批食材新鲜、安全;对加工操作过程进行严格规范,要求商家遵守卫生标准;密切关注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持健康证上岗。此外,他们对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的市场价格进行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对景区的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游客的游玩安全,全方位守护赛事。

微信图片_20250425191947.jpg

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了客运行业文明素质提升培训,通过专业的礼仪课程、服务技巧培训等,让客运行业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他们精心设计公交绕行方案,在保障赛事交通“大动脉”畅通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日常出行的影响。公交公司积极响应,开通了60辆运动员专线,这些专线车辆提前做好全面检查和清洁,确保行驶安全、舒适。此外,他们还加密城区主干道及赛道沿线公交班次,让市民和参赛者的出行更加便捷。

图片

公安交管部门提前发布交通管制通告,详细说明管制路段及时间。在赛事期间,对相关道路分段实施临时封闭等交通限制措施,引导市民错峰出行。交警们坚守岗位指挥交通,确保赛事期间交通秩序井然。志愿者服务也为赛事增添温暖,800余名经过专项培训的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岗位。他们有的在起点引导参赛者检录,有的在赛道旁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并提供帮助,还有的在补给站为参赛者递上饮用水和食物。他们用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微笑,展现崆峒青年的良好风貌,成为赛事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经验传承,过往赛事积累宝贵财富

图片

回顾平凉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经验日益丰富。2023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崆峒山站)由中国登山协会指导,平凉市政府主办,甘肃省登山运动协会、市体育局、崆峒区政府等十余家单位共同承办。同时,设立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等5个专项工作组,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高效保障机制。针对登山路线全程5.8公里的复杂地形,组委会提前实地勘察,根据地形特点设置检查点、医疗救护站和临时补给点。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凭借专业的救援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全程守护3200余名参赛者的安全。在比赛过程中,他们时刻关注参赛者的身体状况,为身体不适的选手提供及时帮助。一位来自外地的参赛者在登山途中突然感到体力不支,蓝天救援队队员迅速赶到他身边,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救助,并协助他安全下山。这种贴心服务获得了登山爱好者们的高度赞扬,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平凉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温暖。

图片

2023年第四届崆峒武术节暨第三届“甘小侠”西北五省区青少年演武大会上,组委会严格执行参赛选手年龄分组(青少年组与成人组)与项目分级制度,这一举措不仅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选手的身体条件和技能水平。同时,配备省级以上裁判团队,这些裁判具备丰富的执裁经验和专业的评判标准,能够公正、准确地对比赛进行裁决。在赛事期间,消防、公安等部门驻场值守,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巡逻,维护现场秩序,成功实现赛事“零事故”。2024北京体育大学第十五届国际武术比赛交流大会暨首届崆峒山国际武术大会,更是在国际化服务保障方面做出努力。针对国际交流的语言沟通需求,组委会特别招募双语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具备顺畅的外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他们在赛事中为外国选手和嘉宾提供翻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语言障碍,让国际友人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

图片

围棋赛事则在服务优化上别出心裁。“崆峒杯”第三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选手的需求,设置少儿组、成人组、老年组三大组别,并为每个组别提供差异化奖金与段位晋升通道,这一创新举措激发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围棋爱好者的参赛热情。赛事还联合本地四星级酒店推出协议价住宿,为参赛者提供了经济实惠的住宿选择。同时,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交通、天气等信息,及时解答参赛者的疑问,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弈决崆峒”世界道教名山围棋邀请赛将比赛场地选在崆峒山棋盘岭,这里相传为广成子与赤松子对弈之地,充满了神秘的文化气息。比赛创新采用“以地为棋盘、人为棋子”的复盘形式,让棋手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围棋对弈的情境中。棋手们在感受围棋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领略平凉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位来自韩国的棋手在比赛后表示,这次在平凉的比赛经历让他难以忘怀,不仅体验到了高水平的围棋竞技,还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围棋文化和道教文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来平凉参加类似活动。

品牌塑造,文体赛事激发城市活力

平凉市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塑造城市品牌,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崆峒半马将体育赛事与城市风光深度融合,参赛者在奔跑中可欣赏泾河沿岸波光粼粼的美景、中心城区繁华热闹的景象和崆峒山雄伟壮丽的山色。文旅部门在赛事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非遗展示区,剪纸艺人用手中的剪刀剪出精美的图案,皮影戏表演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美食品尝区汇聚了平凉的特色美食,荞面饸饹、洋芋搅团等让人们大饱口福;农特展销区展示了当地的优质农产品,为农民增收搭建了平台;民俗表演区的舞龙舞狮、社火表演等充满地方特色,让运动员沉浸式感受平凉文化魅力,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据了解,赛事举办期间,市区酒店的入住率大幅提高,很多酒店一房难求,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也明显增加,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崆峒山国际武术大会依托崆峒山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吸引众多国内外武术爱好者齐聚平凉。他们在这里切磋武艺,交流经验,让崆峒武术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赛事的宣传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崆峒武术的独特魅力,一些武术爱好者甚至专程来平凉学习崆峒武术。围棋赛事则凭借独特的文化创意,通过在道教名山举办比赛、出版围棋文化专著《围棋与平凉》等,丰富了平凉“中国围棋之乡”的内涵,吸引了大量围棋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前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平凉注重长效机制构建。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场馆,这些现代化的场馆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各类大型赛事的举办需求,为赛事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推动人才梯队建设,崆峒武术通过非遗传承人岳起中夫妇的传习所,7年间培养331名骨干。传习所不仅传授崆峒武术,还注重传承武术文化,让崆峒武术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围棋领域与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社团,5年累计培训400余名学生,全市29所学校获评“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幼儿园)”称号,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2023年登山大会首次引入市场化运作,由平凉文旅投集团等企业协办。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模式,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还提升了办赛效率,为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一场登山活动到国际武术盛会,从百人围棋到万人太极,平凉市以高效的服务保障能力与创新的文旅融合实践,成功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下一步,随着“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目标的推进,平凉市将继续以精细化服务为基石,以文化赋能为特色,书写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胥富春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体赛事赋能 奏响城市发展新乐章
时间:2025-05-03 11:09

作为“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围棋之乡”,平凉市近年来依托崆峒山文化资源,以赛事为媒,以服务为基,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从登山健身到武术竞技,从围棋博弈到半程马拉松,平凉市通过精细化服务保障与创新性文旅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品牌影响力,更探索出一条“体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精心筹备,为崆峒半马筑牢保障防线

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筹备期间,市区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全力打造安全、有序、舒适的赛事环境。在赛道保障方面,住建部门对全程21.0975公里的赛道全面整治,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仔细排查道路的每一处隐患,修复那些因过往车辆碾压而出现的坑洼,确保路面平整,让参赛者的脚步不会受到丝毫阻碍。他们还对赛道周边的墙面和地面精心美化,有的地方绘制了充满运动元素的壁画,有的则重新铺设了地砖,让整个赛道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园林部门精心挑选了42万株色彩斑斓的矮牵牛、孔雀草等鲜花,将它们栽植、布设在赛道沿线及城市重要节点。同时,补植了998株行道树和4万株绿篱,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抹清新的绿意,让参赛者沿途尽享如诗如画的美景。环卫部门则提前行动,对赛道沿线环境卫生开展集中整治。他们不仅增加了清扫频次,还增设了移动公厕,方便参赛者和市民使用。此外,32辆作业车来回穿梭,对赛道沿线、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全方位清扫保洁,让整个城市在赛事期间整洁如新。

卫健与应急部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织密保障网络。急诊室内,医护人员反复演练急救技能,对医疗物资细致清点、查漏补缺,12个医疗救助点、22辆赛道救护车、24个AED临时急救点严阵以待。近百名医护人员经过严格培训,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每个医疗点都配备了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展开救援。

应急管理联合消防部门深入赛场周边及酒店,对消防设施逐一检查。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大到消防栓的水压是否正常,小到灭火器的有效期是否过期,都仔细核查。同时,30名干部与30名消防队员随时待命,24小时保持高度警惕,为赛事安全保驾护航。

市场监管部门对沿线餐饮店、补给站、运动员驻地等开展全面检查。从食材的采购源头开始把控,确保每一批食材新鲜、安全;对加工操作过程进行严格规范,要求商家遵守卫生标准;密切关注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持健康证上岗。此外,他们对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的市场价格进行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对景区的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游客的游玩安全,全方位守护赛事。

微信图片_20250425191947.jpg

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了客运行业文明素质提升培训,通过专业的礼仪课程、服务技巧培训等,让客运行业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他们精心设计公交绕行方案,在保障赛事交通“大动脉”畅通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日常出行的影响。公交公司积极响应,开通了60辆运动员专线,这些专线车辆提前做好全面检查和清洁,确保行驶安全、舒适。此外,他们还加密城区主干道及赛道沿线公交班次,让市民和参赛者的出行更加便捷。

图片

公安交管部门提前发布交通管制通告,详细说明管制路段及时间。在赛事期间,对相关道路分段实施临时封闭等交通限制措施,引导市民错峰出行。交警们坚守岗位指挥交通,确保赛事期间交通秩序井然。志愿者服务也为赛事增添温暖,800余名经过专项培训的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岗位。他们有的在起点引导参赛者检录,有的在赛道旁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并提供帮助,还有的在补给站为参赛者递上饮用水和食物。他们用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微笑,展现崆峒青年的良好风貌,成为赛事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经验传承,过往赛事积累宝贵财富

图片

回顾平凉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经验日益丰富。2023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崆峒山站)由中国登山协会指导,平凉市政府主办,甘肃省登山运动协会、市体育局、崆峒区政府等十余家单位共同承办。同时,设立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等5个专项工作组,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高效保障机制。针对登山路线全程5.8公里的复杂地形,组委会提前实地勘察,根据地形特点设置检查点、医疗救护站和临时补给点。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凭借专业的救援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全程守护3200余名参赛者的安全。在比赛过程中,他们时刻关注参赛者的身体状况,为身体不适的选手提供及时帮助。一位来自外地的参赛者在登山途中突然感到体力不支,蓝天救援队队员迅速赶到他身边,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救助,并协助他安全下山。这种贴心服务获得了登山爱好者们的高度赞扬,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平凉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温暖。

图片

2023年第四届崆峒武术节暨第三届“甘小侠”西北五省区青少年演武大会上,组委会严格执行参赛选手年龄分组(青少年组与成人组)与项目分级制度,这一举措不仅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选手的身体条件和技能水平。同时,配备省级以上裁判团队,这些裁判具备丰富的执裁经验和专业的评判标准,能够公正、准确地对比赛进行裁决。在赛事期间,消防、公安等部门驻场值守,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巡逻,维护现场秩序,成功实现赛事“零事故”。2024北京体育大学第十五届国际武术比赛交流大会暨首届崆峒山国际武术大会,更是在国际化服务保障方面做出努力。针对国际交流的语言沟通需求,组委会特别招募双语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具备顺畅的外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他们在赛事中为外国选手和嘉宾提供翻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语言障碍,让国际友人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

图片

围棋赛事则在服务优化上别出心裁。“崆峒杯”第三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选手的需求,设置少儿组、成人组、老年组三大组别,并为每个组别提供差异化奖金与段位晋升通道,这一创新举措激发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围棋爱好者的参赛热情。赛事还联合本地四星级酒店推出协议价住宿,为参赛者提供了经济实惠的住宿选择。同时,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交通、天气等信息,及时解答参赛者的疑问,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弈决崆峒”世界道教名山围棋邀请赛将比赛场地选在崆峒山棋盘岭,这里相传为广成子与赤松子对弈之地,充满了神秘的文化气息。比赛创新采用“以地为棋盘、人为棋子”的复盘形式,让棋手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围棋对弈的情境中。棋手们在感受围棋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领略平凉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位来自韩国的棋手在比赛后表示,这次在平凉的比赛经历让他难以忘怀,不仅体验到了高水平的围棋竞技,还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围棋文化和道教文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来平凉参加类似活动。

品牌塑造,文体赛事激发城市活力

平凉市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塑造城市品牌,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崆峒半马将体育赛事与城市风光深度融合,参赛者在奔跑中可欣赏泾河沿岸波光粼粼的美景、中心城区繁华热闹的景象和崆峒山雄伟壮丽的山色。文旅部门在赛事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非遗展示区,剪纸艺人用手中的剪刀剪出精美的图案,皮影戏表演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美食品尝区汇聚了平凉的特色美食,荞面饸饹、洋芋搅团等让人们大饱口福;农特展销区展示了当地的优质农产品,为农民增收搭建了平台;民俗表演区的舞龙舞狮、社火表演等充满地方特色,让运动员沉浸式感受平凉文化魅力,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据了解,赛事举办期间,市区酒店的入住率大幅提高,很多酒店一房难求,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也明显增加,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崆峒山国际武术大会依托崆峒山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吸引众多国内外武术爱好者齐聚平凉。他们在这里切磋武艺,交流经验,让崆峒武术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赛事的宣传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崆峒武术的独特魅力,一些武术爱好者甚至专程来平凉学习崆峒武术。围棋赛事则凭借独特的文化创意,通过在道教名山举办比赛、出版围棋文化专著《围棋与平凉》等,丰富了平凉“中国围棋之乡”的内涵,吸引了大量围棋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前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平凉注重长效机制构建。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场馆,这些现代化的场馆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各类大型赛事的举办需求,为赛事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推动人才梯队建设,崆峒武术通过非遗传承人岳起中夫妇的传习所,7年间培养331名骨干。传习所不仅传授崆峒武术,还注重传承武术文化,让崆峒武术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围棋领域与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社团,5年累计培训400余名学生,全市29所学校获评“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幼儿园)”称号,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2023年登山大会首次引入市场化运作,由平凉文旅投集团等企业协办。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模式,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还提升了办赛效率,为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一场登山活动到国际武术盛会,从百人围棋到万人太极,平凉市以高效的服务保障能力与创新的文旅融合实践,成功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下一步,随着“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目标的推进,平凉市将继续以精细化服务为基石,以文化赋能为特色,书写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胥富春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Baidu
xk星空体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