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守初心 赓续血脉勇担当
——平凉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综述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前,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殊死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与和平曙光;八十年后,平凉大地上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掀起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从机关到校园,从展馆到社区,从笔墨丹青到光影叙事,全市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泾水之畔落地生根、薪火相传。
缅怀先烈 在沉浸式追思中筑牢信仰根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平凉作为陇东革命老区,孕育了高永祥、保至善等一批抗日英烈,留存着平东工委、灵台工委等红色遗址。纪念活动中,全市各地以革命旧址、烈士陵园为“课堂”,通过庄重仪式与深度研学,引导人们在追思中感悟初心使命。
全市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赴平凉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砥砺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肃立默哀、三鞠躬致敬。面对鲜红党旗,党员们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陵园上空。走进革命史迹陈列馆,斑驳泛黄的照片、充满沧桑的军用物品、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还原了平凉儿女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壮阔图景。
灵台县将红色纪念与研学实践相结合,组织各级社会团体和各界群众赴星火乡王家庄村高永祥纪念广场、灵台工委纪念馆开展主题活动。在高永祥纪念广场,人们聆听这位八路军晋绥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率部解放神池县城、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灵台工委纪念馆,在老照片与旧文物前,参观者驻足凝望,感受革命先辈在陇东大地播撒革命火种的坚定信念。与此同时,灵台县妇联在暑期夏令营中专门安排红色研学环节,40名“爱心妈妈”带领结对儿童走进工委纪念馆,用稚嫩的声音追问历史,让红色种子在童心深处悄然生根。
星空娱乐app最新版本下载依托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红军楼等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打造“重温党史 热血丹心”“长征史诗 英雄赞歌”等红色旅游线路,吸引各地群众前来缅怀先烈。静宁县德顺小学以升旗仪式为载体,将纪念活动融入校园教育。9月1日清晨,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向国旗敬礼,少先队员代表朗诵《缅怀烈士吾辈自强》,各班开展“爱祖国和人民”签名活动与主题班会,邀请家长进课堂讲述静宁籍抗日英雄余新元的事迹,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和平来之不易。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切实做好英烈遗属关爱工作,为抗战老同志贾香源遗属发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专程慰问李作栋、高永祥等英烈后代,通过走访慰问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多维宣讲 让抗战精神走进群众心田
为让抗战历史“活起来”、抗战精神“传开来”,平凉市创新宣讲载体,整合媒体资源、社会力量,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下活动+线上传播”的立体化宣讲矩阵,让伟大精神浸润城乡角落。(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市融媒体中心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在《平凉日报》开设纪念专栏,从8月起陆续刊发《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烽火中的〈平凉青年〉》《陇东日报:平凉抗战不倒的旗帜》(《陇东日报》是今《平凉日报》的前身,作者注)等系列文章,深度挖掘平凉本地抗战历史,讲述晋耀臣、靳恒德、方锡龄等平凉籍抗战老兵的英勇事迹;8月31日至9月1日,连续推出《抗战时期党在平凉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时期的平凉贡献》两篇特稿,系统梳理平凉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平凉广播电视台同步发力,新闻综合频道从8月26日起播出《兰州空战》《星火张一悟》《西北孔道》等优秀纪录片,9月1日起开播6集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及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综合广播FM88.8在《轻松听天下》《莫楠讲故事》等节目中,邀请嘉宾解读抗战精神内涵,讲述朱可夫、张自忠等中外抗战英雄故事;交通广播FM89.8推出“铭记历史旋律,传承抗战精神”专题,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经典抗战歌曲,让听众在旋律中重温峥嵘岁月。
新媒体平台成为传播新阵地。新平凉客户端开设“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下设“焦点新闻”“抗战影像”“牢记历史缅怀先烈”3个栏目,累计发布文、图、视频200余篇(幅、条);制作10张系列原创海报,在全平台推送;推出《家国新语》视频栏目,以知识问答形式普及抗战知识,覆盖抖音、快手等多个短视频平台。平凉日报微信公众号、“平凉发布”等平台开设专题合集,累计转载转发中省主流媒体稿件及原创内容100余篇,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传播效应。
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铭记党的历史 弘扬红色文化”全市党史短视频展播活动,利用“平凉党史”微信公众号,组织党史干部制作党史短视频,定期选取以抗战内容为主的党史短视频发布,目前已发布14条,受众3000多人次。
线下宣讲则注重互动体验与情感共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抗美援朝老兵影像展”,通过珍贵历史图片、军功章、口述视频等资料,生动再现抗战及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先后走进机关、军营、企业,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精神力量。八一建军节期间,市、区两级与驻地武警某部联合举办“军民鱼水情 文化润兵心”主题文艺汇演,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庆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杨建德现场宣讲,两位老兵结合亲身经历讲述战斗故事,为官兵注入强军兴军的精神动力。华亭市工委纪念馆创新开展“大思政课”进校园活动,走进华亭一中为400余名师生讲述《女党员王月梅事迹》等本土红色故事,通过红色微视频、文艺表演、互动问答等形式,让青年学生在参与中传承红色信仰。
多元表达 以文艺创作礼赞和平荣光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也是精神的载体。平凉市以书画、篆刻、影视等艺术形式为桥梁,将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崇敬、对和平的珍视,融入一件件精品力作,让抗战精神以更鲜活、更贴近的方式触达人心。
8月19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同心共筑精神家园”华亭市统一战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展正式开展,展览汇集国画、书法作品100余幅,艺术家们以笔为枪、以墨为情,用艺术语言再现抗战史诗:有的以磅礴笔触描绘白山黑水间的浴血厮杀,有的以细腻线条刻画战士们坚毅不屈的神情,有的以象征手法传递和平年代的生机与希望。尺幅之间,既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崇高礼赞,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观赏。
《平凉日报》“泾水副刊”8月1日刊发《伟大抗战精神》《军魂》《祖国明天更美好》等篆刻作品,以金石之韵传递民族气节;平凉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策划“英雄印记·烽火回响”专题,将《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抗战歌曲与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故事相结合,让听众在音乐与叙事的交融中感受精神力量。
影视艺术成为纪念活动的重要载体。华亭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全体干警集中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吉祥照相馆”普通百姓守护日军暴行罪证底片的故事,揭示侵略者的残暴与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观影过程中,干警们神情肃穆,不少人潸然泪下,纷纷表示要将观影感悟转化为检察履职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捍卫公平正义。此外,平凉广播电视台集中展播《兰州空战》《西北孔道》等抗战题材纪录片,让观众在光影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凝聚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共识。
薪火相传 让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血脉
“少年强则国强。”平凉市将纪念活动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依托暑期关爱服务、校园思政课、研学实践等载体,把抗战精神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田,引导新一代在铭记历史中汲取成长力量。
崆峒区在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中构建“思想引领+安全教育+兴趣培养+心理关爱”四位一体模式,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教育。“爱心妈妈”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走进平东工委纪念馆,在文物与史料中重温峥嵘岁月;中街街道新科路社区邀请退伍军人讲述军旅故事,让红色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灵台县妇联组织的暑期夏令营将红色教育与文化研学、自然探索相结合,40名结对儿童在灵台工委纪念馆聆听革命先辈事迹,在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庄浪县、星空娱乐app最新版本下载等地将红色教育融入社区托管服务。庄浪县北城社区“红领巾暑期爱心托管班”开设红色故事会、诗歌朗诵等课程,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生动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抗战历史;星空娱乐app最新版本下载东升社区举办“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东街社区“七彩课堂”融合红色教育与科普实践,让青少年在快乐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静宁县则通过“童心向党”系列活动,开展书画创作、国学诵读、家风故事分享等活动,组织“红苹果”家庭教育讲师团带领学生赴杭州、成都等地参加成长训练营,引导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中树立远大理想。
校园是红色教育的主阵地。静宁县德顺小学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融入升旗仪式与主题班会,邀请家长讲述抗日英雄余新元的事迹,组织“爱祖国和人民”签名活动;华亭市工委纪念馆走进华亭一中开展“传承红色信仰·赋能青春担当”大思政课活动,通过红色微视频、本土英雄故事讲解、集体合唱《歌唱祖国》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华亭一中学生李灵在活动后动情地说:“王月梅奶奶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此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开展“晒出你的军旅照,让青春里那抹绿永远闪光”图文征集活动,吸引广大退役军人分享军旅故事,通过榜样力量引导青少年树立报国志向;全市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陪伴,通过亲子阅读、户外拓展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熏陶。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精神永续。平凉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既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回望,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精神动员。从庄重的祭奠仪式到生动的宣讲教育,从厚重的文艺创作到鲜活的青少年实践,全市上下以多样形式诠释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记者 :胥富春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