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时评 | 拥抱AI 迎接新时代
当AI写作工具将万字初稿压缩至小时级产出,智能辅助让创意落地效率倍增,一场关于工具革新与创作本质的争论正席卷各行各业。有人视AI为“抄袭利器”,质疑其稀释原创价值;有人视其为“效率引擎”,借它抢占竞争先机。事实上,AI绝非消解原创的“洪水猛兽”,而是推动生产力跃升的“新型农具”。在技术迭代的浪潮中,唯有主动拥抱AI,方能在新时代赛道占据主动。
回望技术历程,每一次工具革新都曾遇相似质疑。电脑刚问世时,不少人担忧“键盘取代笔尖,打字弱化书写能力”,坚持手写文书。然而,当用电脑的同行以数倍效率完成报告、整合信息,固守者只能面对“手写赶不上时代”的尴尬。历史证明,拒绝先进工具并非坚守传统,而是放弃效率优势,终将被时代甩在身后。如今AI的争议,与当年电脑的质疑如出一辙—本质是担忧工具冲击旧模式,但这从未阻挡技术前进,更未改变“工具服务于人”的核心逻辑。
AI并非“原创杀手”,而是“创意放大器”,无法替代人类完成从0到1的突破。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核心是独特观点、清晰逻辑、贴合需求的思路,这些需创作者凭经验与思考构建,AI无法凭空生成。正如建筑师先绘图纸再用机械施工,创作者明确立意、搭建框架后,AI才能润色语言、补充素材、优化结构。AI是“高效助手”:能完善创作者的“金点子”,梳理零散思路,却无法替代人类提出原创观点、构建独特逻辑。认为“AI写作是照搬”的观点,实则混淆了“工具辅助”与“创意主导”的边界,忽视人类的核心主导地位。
拥抱AI,本质是拥抱更高效率、更优质量的创作模式。信息爆炸时代,“时间成本”是竞争关键。同一选题,人工搜素材需数天,AI几分钟就能整合数据、案例;同一段文字,人工修改易疏漏,AI能快速优化表达、修正逻辑。更重要的是,AI能帮创作者突破“表达瓶颈”—不少人有新颖观点却语言功底不足,AI能以更流畅专业的语言呈现,让创意价值最大化。这种“人类主导创意+AI优化执行”的模式,不仅不削弱原创性,反而让创作者聚焦核心思考,催生更多高质量内容。
当然,拥抱AI不意味着盲目依赖。创作者需掌控核心方向,筛选AI内容,避免被算法裹挟;同时提升原创能力与思考深度,确保在人机协作中主导。如此,AI才能真正服务创作,而非成为替代品。
技术从不等待犹豫者。AI重塑行业的今天,拒绝AI是放弃效率与质量优势;拥抱AI是以更高效方式实现创意价值。从0到1的原创思考,是人类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从1到N的落地,AI是得力助手。让AI成为创意“助推器”,以开放心态拥抱革新,以理性驾驭工具,方能在新时代创作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精彩篇章。
(记者 : 张成龙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上一篇: 崇信: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
下一篇: 苹果园里的丰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