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做实林长制 筑牢生态绿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全面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崆峒区将林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绿色成为崆峒大地最亮丽的底色。
高位推动,织密三级责任网络。该区建立起区、乡、村三级林长体系,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林长,15名区级林长,749名乡级、村级林长分片包干,各负其责、各司其职,1625名生态护林员和212名草管员活跃在山间地头,把林草资源管护责任落实到细致末梢,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全域覆盖新格局。
精准施策,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该区在“护绿”上出实招,严格执行林地草地用途管制,开展林政执法专项行动。今年以来行政立案查处破坏林草资源案件16起,办结率100%,罚款5.59万元,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在“增绿”上求实效,今年完成造林绿化7.98万亩,历年工程补植补造6.8万亩,新植绿色通道8公里,建成村庄绿化示范村17个,一个个造林点成为生态修复的生动注脚。在“用绿”上谋新篇,推动林草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在上杨乡小岔村、崆峒镇西沟村、峡门乡二沟村着力发展林旅融合示范点3个,创新“林长制+康养管家”服务模式,由护林员兼任康养向导,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林下经济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实现“护林与富民”双赢。
创新驱动,激活生态治理效能。该区加快智慧林长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一张网管人员、一张图管资源、一平台掌调度”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林草资源监管智能化水平。推行“林长+链长制”融合机制,将生态造林与特色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林果产业等新业态,实现“生态受保护、林草增效益、群众得实惠”的多重目标。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在全省率先完成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工作。
如今的崆峒大地,从城区增绿添景到环城生态屏障,从森林乡村建设到景观廊道营造,“一体两翼”绿色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王家洋)
上一篇: 苹果园里的丰收答卷
下一篇: 我市推进生态环境信用修复机制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