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上灵台 朱继卯的十二载“草根”创业路
“这株草可是我们的致富宝。”艾草香,钱到手,丰收的喜悦挂在灵台县朝那镇三里村村民黄俊霞的脸上。这位32岁的母亲,一边照顾老人和小孩,一边在朱继卯的艾草加工厂工作,她告诉记者:“干活近2个月,时间灵活,月工资2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里,很不错。”
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在皇甫谧故里灵台县朝那镇,朱继卯正用一株株艾草,为乡亲们开辟出一条致富新路。
天刚蒙蒙亮,38岁的朱继卯已经蹲在田埂上,指尖轻捻艾叶,细细嗅闻。“艾草知人心,你用心待它,它就好好长给你看。”这位前中和农信灵台营业部主任,目前全身心投入艾草产业。
朱继卯与艾草的缘分始于2012年。“当时经过调研,发现灵台种植艾草面积最大的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作为皇甫谧故里,应该用产业来传承皇甫谧文化。”他当时就定下目标,要把这株草做成一个产业。
转机出现于朝那镇规划艾草产业布局,聘请朱继卯指导种植。三里村党总支书记边俊志介绍:“三里村作为皇甫谧故乡,群众自古就有房前屋后种植艾草的习惯,流转了300多亩地,聘请朱总协助种植,为乡亲们传授种植经验。”
“艾草一年收割3次,亩产一吨左右,纯收入约1200元。”边俊志说,村里群众除草割艾,也能增加一点收入
与此同时,9.8公里外的高崖村也迎来了变化。村党总支书记王建龙介绍:“依托镇上项目,在姚家沟社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艾草。对村集体来说,产业不再单一,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道路。”
61岁的村民李艮换欣喜地分享:“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得到流转费,还在里面打工除草,都有收入。”
在朱继卯看来,产业要存活下去,产业链必须完整且足够宽。“我们不断开发新产品,让艾草在传统艾灸、生活日用品上都有用,下一步还要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他举例说,开发的三炮台艾茶,选取性温或性平的食材,这些都有讲究。
如今,灵台县艾草种植面积超5000亩。朱继卯感慨:“从自己开始种到灵台人都在种,这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产品类目不多,销量还不大,还有很多事需要做。”
展望未来,朱继卯计划开发更多新产品:“除了艾灸材料,还要开发药食同源食品、生活日用品。中秋节开发艾草月饼,端午节开发艾草粽子……让产业链不断做宽做长。”
风过田野,艾叶沙沙作响,仿佛应和着他的话。这株曾长在墙角的野草,真成了灵台人眼中的“致富草”。连片的艾草在晚风中摇曳,清香弥漫,一个个丰收故事,正在皇甫谧故里生动上演。
(记者 :孙筱娜 朱强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上一篇: 静宁:深挖特色产业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
下一篇: 平凉:早熟苹果迎丰收 采摘销售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