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化农村改革多点突破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9月19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各项改革的综合效应,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市增添了新动能、注入了新活力。
规范承包管理,强化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印发《平凉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政策界限、延包程序、进度安排和保障机制;参与2024年试点的3个乡镇24个行政村97.5%的农户实现顺利延包,列入今年试点的4个县(市)正在抓紧推进;灵台县“补、让、租、保”四结合模式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严格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审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超过80万亩和60万亩;督促指导县(市、区)在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备案土地流转合同近1.8万份。积极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聘请县乡村三级仲裁员、调解员近4000人,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全部通过调解、仲裁按时结案;紧盯农村土地承包领域突出信访问题,采取书面督办、会议督办、实地督办等方式压实责任,集中攻坚,受理的信访案件均得到妥善化解。
扩大改革试点,融合推进“政经分离”“公司化改革”等试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梳理总结静宁县国家级试点工作成效,同步推动全市102个乡镇1469个村级组织启动试点工作,县(市、区)及乡镇均已制定印发方案,所有村级方案已完成公示和备案;有序推进资产分管,全面梳理摸清资金、资产和债权债务底数,目前70%的村已完成资产移交;坚持推进账务分设,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均建立了银行账户,初步构建了村党组织统一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分向管理的治理模式。指导县(市、区)立足现有资产资源和产业发展、招引社会资金等实际情况,因村施策量身打造村集体公司发展模式,累计组建集体经济公司110家;争取中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4340万元,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62个,全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上半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收入占比达到79.2%,结构更趋合理。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宅基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围绕宅基地权益分置和权能完善,持续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推广农户自主经营、村级改造利用、社会资本开发、返乡人员创业、依法协议流转、自愿有偿退出、用地增减挂钩、城乡融合发展八种模式,有效解决了项目用地指标紧张的难题,实现了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最大化。(记者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