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灵协作“全链赋能”育良医
自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开展以来,天津市津南区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选派一批批优秀医疗专家奔赴灵台县,扎根临床一线,以“传帮带”的方式,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活力。如今,在灵台县的医院里,妇产科的诊疗能力稳步提升,康复科的特色疗法惠及更多患者,每一份变化的背后,都藏着津南专家倾囊相授的赤诚。
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康复二科内,艾草香气氤氲升腾。津南区中医医院挂职康复二科副护士长郑万颖忙着带教护士郑乐开展火龙灸、搁姜灸等中医特色疗法。
“火龙灸的艾绒铺放要均匀,温度控制很关键,既要保证疗效,又不能让患者感觉不适。”郑万颖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操作要领,还时不时纠正郑乐的手法。
作为中医康复领域的专家,郑万颖深知中医特色疗法在基层的需求。为了让技术真正落地,郑万颖认真梳理培训方案:从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穴位”讲起,结合常见病症制定诊疗方案;实操时,她站在郑乐身旁,从穴位定位的“骨度分寸法”,到拔罐时负压大小的控制,再到火龙灸时长的调整,每个细节都反复示范,直到郑乐完全掌握。
“东西部协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郑万颖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理念和技术,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在灵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里,一场“随时随地”的教学正悄然进行。医生郭宝霞捧着厚厚的病历本,指着产前筛查报告上的指标,向津南区小站医院挂职妇产科副主任郭春颖请教。
这样的场景,在郭春颖挂职的日子里每天都在上演。
针对妇产科盆腔炎、子宫肌瘤、妊娠期高血压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郭春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开展“手把手”教学:晨间交班时,带领团队进行病例讨论,分析疑难病例的诊断思路;手术过程中,实时讲解操作要点和风险防控技巧;术后,又组织大家复盘总结,梳理经验教训。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年轻医生郭宝霞的诊疗思路愈发清晰,技术水平也实现了快速成长。“郭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郭宝霞说。
七年协作路,同心筑健康。这样的师徒纽带,七年间在灵台县23个临床科室织就网络。94位津南专家带着渤海之滨的医术西进,245名灵台骨干东行取经,共同浇灌出9名县级医疗骨干、12个特色专科的硕果,让灵台县的医疗服务“家底”越来越厚。
当一批又一批津南专家结束帮扶、踏上归程时,灵台县已崛起了一支技术过硬、能担重任的“带不走”医疗队,让东西部协作的健康火种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燎原。
除了人才帮扶,津南区还与灵台县携手推进“互联网+健康帮扶”项目,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智慧医疗网络。2019年,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灵台县作为平凉市首家试点县,率先启动“微医互联网+健康帮扶”项目。六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建成津南区小站医院皇甫谧针灸工作室1处、县级智慧医疗中心1处、乡级远程会诊中心13处,配备云巡诊车12辆、云巡诊包186台、健康一体机18台及6套公共卫生智能信息系统。
智能医疗设备深入全县186个行政村,可提供7大类53小类检查检验服务。云巡诊车每月巡回各村,为村民开展疾病筛查、慢病管理、家医签约等工作,所有检查数据实时上传至县级智慧医疗中心。县域智慧医疗中心通过搭建数字化医共体平台,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双向转诊等多项功能。
项目实施以来,各医疗卫生机构累计完成远程会诊疑难病症500余例、心电图诊断600余份、DR影像诊断800余份;依托云巡诊车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5.8万人次,随访重点人群6.7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8万人次。
如今,灵台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县乡医疗机构接诊量稳步增长,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这份跨越千里的医疗情谊,让灵台群众的健康底气越来越足,也让津灵两地的情谊在守护健康的路上越走越近。(记者 李欢)
上一篇: 农家讲堂传“新”声
下一篇: 崇信:生态产值达115亿元